协会动态
赴日本名古屋港管理组和考察学习报告(二)
发布时间:2005-12-02 00:00:00      来源:中国港口资讯网

交通部水运司 王诚华

根据交通部水运司安排,我于2005 年9 月5 日至16 日参加了赴日本名古屋港“港口管理组合考察团(第 20 期)”。本期考察团由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何业钢带队,团员三人分别为:安徽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彭建中、交通部水运司麦克和王诚华。本期考察团是应日本名古屋港管理组合邀请,主要考察了名古屋港的岸线配置和港湾管理组合的职能、管理和运营情况,并在回程中顺路参观了横滨港的港区。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虽然其国土面积较小,但港口数量众多。据介绍,日本目前有 1081 个港口, 50 多个集装箱码头。日本中央政府(国土交通省港湾局)根据其《港湾法》规定了各港口的组织系统和功能,并按对国家的重要程度把港口划分为以下三类:特定重要港( 23 个)、重要港( 128 个)、地方港( 953 个)。其中:特定重要港是指对促进对外贸易起着重要作用的港口;重要港是指由政府命令规定的,关系到国家重要利益的港口;地方港是指重要港以外的、对地方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的港口。名古屋港被列为特定重要港口,并被日本中央政府指定为超级枢纽港。

名古屋港位于日本太平洋沿海的伊势湾北部,距伊势湾进港处约 30 海里 。港区面积包括水域 8300 公顷 、陆域 4100 公顷 ,贯穿名古屋市、东海市、知多市、弥富市和飞岛村。拥有 280 个泊位,其中公用泊位 129 个,民用泊位 161 个。集装箱码头总长 3355 米 ,泊位 12 个, 23 台集装箱桥吊。名古屋港的陆域大部分采用填海造地的方法,是日本最大的人工港,也是目前日本港口中陆域面积最大的港口。  

名古屋港自 1907 年开始对外开放,目前与世界上 4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7 个港口进行贸易和通商往来。港口北部为文化中心,东部为制造中心,西部为集装箱中心。每年进港船舶约 43000 艘(其中外国船舶 9600 艘),总吞吐量为 1 亿 8000 万吨,其中外贸货物约 1 亿 2000 万吨,位居日本五大港口(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之首。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约 230 万 ETU ,仅次于东京、横滨港,在日本排名第三,并保持每年上升的趋势。名古屋港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由于在集装箱货物中,与汽车有关的货物较多,因此集装箱的出口箱数要多于进口箱数。每年出口车辆 140 万台,依次为丰田、本田、三菱等品牌,其中也包括一些韩国车。  

我们在考察期间适逢 14 号台风袭击日本,但此次台风中心距离名古屋港较远,对其影响较小,根据当地气象台资料显示,最大风速为 35 米 / 秒。受台风影响,原定乘船参观港口的日程延后,但我们有幸听取了海务课长大桥先生对名古屋港的抗台风措施的介绍:名古屋港抗台风委员会设在海上保安厅,委员会根据台风的位置和速度适时发出警报。此次台风来临之前, 9 月 5 日下午 3 点 抗台风委员会就发出台风警报,下午 4 点后总吨位 1000 吨以上的船舶不准进港, 5 点又发出第二警备体制,已经在港的大船全部移出港区,正在作业的船舶可以作业完毕后再驶出。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不是硬性规定,是警告,最后还得由船长做出判断。名古屋港在 1959 年曾遭遇过巨大台风,由于当时对原木扎排处理不当,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现在要求在台风来临之前,对原木扎排必须固定。关于集装箱堆放问题,日常一般 3~4 个箱高,台风到来之前按金字塔形式堆放。集装箱桥吊也采用专门的防滑固定方式。另外,港口与市区之间设有防汛墙,届时将关闭闸门,并将闸门内的水抽出来。台风减弱时,海务课乘坐拖轮巡视,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要向当地还上保安厅报告。何时解除警备机制,要考虑船舶航行安全的需要。  

关于名古屋港引航体制,据介绍:日本的引水制度规定,引水员必须有船长资格,并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引水区指引水员可以经营的区域,包括强制引水区(日本政府根据当地的地形确定全国 11 个强制引水区)。引水员和当地港湾管理者没有必然的工作关系。引水员属个人经营,每个引水区只有一个引水协会,要经营引水业务必须加入协会,并交纳会费。如何指派引水员由协会负责,目前名古屋伊势湾引水员协会拥有 36 个引水员(即会员)。日本中央政府(国土交通省)负责引水员资格考试。根据日本《港湾法》规定,拖轮的管理大部分由港湾管理者负责,但现在委托民间经营的越来越多。在名古屋港,港湾管理者有 5 条拖轮(自有 1 条,另外 4 条属长期租赁),主要为公用码头服务;民间经营的有 14 条,主要为货主专用码头服务。但为公用码头服务的拖轮不够用时,可以租用民间经营的拖轮,反之亦然。根据经验,这 19 条拖轮对名古屋港来说已足够用了,这样也是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另外,给我们印象很深的是日本地铁、电车和高速铁等公共交通网络的发达,其地下网络的密集程度令人惊讶,而且它的规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不妨可以为我国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提供借鉴。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