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港协协字第001号
交通运输部水运司:
12月15日,中国港口协会在重庆召开了部分长江中上游港口“金融危机对港口企业影响形势分析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忠喜主持,中国港口协会副理事长兼长江分会会长林云卿,中港协副秘书长杜麒栋等参加了会议。来自重庆、泸州、万州、黄石、武汉、荆州、马鞍山等长江中上游地区港口企业以及中港协长江分会、重庆市港口协会的代表共计18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国际金融危机对港口企业的影响及其趋势进行了认真讨论交流,反映了当前港口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与会代表认为,金融危机的蔓延,无疑给原本快速发展的中国港口行业来了一次急刹车,原本被快速增长的繁荣景象所掩盖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现将会议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金融危机对港口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正逐步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对我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港口行业也受到了严峻挑战。港口生产增速大幅度下滑,这是全国港口近几个月来所共同面临的现实,长江干线港口也未能幸免。与会代表反映,在长江干线的许多港口,由于一些实体经济(如水泥、化工、钢材、纺织等企业)或停产或减产,进出口货物明显减少,大量集装箱空箱滞留码头堆场,仅重庆港九龙坡码头就有大约8000个空箱滞留,占其港存箱总量的80%以上,连通道路边也堆满空箱,泸州、万州码头也有类似情况;矿石码头也受到很大冲击,如在武汉和马鞍山,四季度以来大批矿石船舶在港口锚地滞留,码头堆场库存积压急剧增加。上下游行业生产的不景气也增加了港口企业财务风险,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甚至成为呆账坏账,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正逐步向港口行业蔓延。
二、港口负担过重。与会代表反映,由于承担了大量不应由港口企业承担的费用,金融危机的来临,更使得港口企业不堪重负。如长江开放口岸的港口企业要承担口岸单位办公设施等建设费用的摊派,特别是口岸单位的信息化网络和远视监控系统的建设费用巨大,本来应由各口岸单位自己解决的,目前却都要港口企业来承担,而且每个口岸单位都要单独建立各自的信息监控系统,港口企业不接受也得接受。当前港口码头建设的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期间要经过十几个相关部门(如环保、水利、长江委、航道、海事、安监、消防、国土部门等)的审批,每经过一个环节,企业都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重庆港还反映,寸滩集装箱码头不仅码头建设费用由企业承担,政府还要企业承担码头外部公路建设费用的20%。上述费用动辄数百万,甚至上亿,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包袱。
三、港口企业得不到政府应有的财务支持。《港口法》规定,“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用于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建设与港口相配套的航道、铁路、公路、给排水、供电、供水等设施”。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费用大多由港口企业承担。有长江港口企业还提出:港口建设费本是用于港口建设的,但交通运输部目前对长江港口建设不投资,称港口建设资金由市场解决,长江港口建设的项目资本金也不投入。货物港务费应是用于维护港口基础设施的,但目前主要是用来养人。港口企业迫切希望能改变这种情况。
四、燃油费税改革,增加了港口企业生产成本。此次燃油费税改革取消了6项费收,但港口企业并不能从中获益,因为港作船舶以及码头吊装运输作业机械并非6项费收的征收对象,而对燃油征税对于港口企业来说无疑将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燃油税的增加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能否在制定税改措施的同时,对港口等特殊行业给予相应补贴,以减轻港口企业负担。
五、地方政府对港口的管理过度和管理缺失。当前,凡沿江地方政府都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政府的远期港口规划往往过度超前,近期港口建设步伐也往往过快。如长江中上游的泸州市提出了600万TEU的集装箱规划,重庆市提出了800万TEU,武汉市提出1000万TEU的规划。在这些规划中,港口腹地重复计算,港口规模盲目扩大,对港口企业而言并不是福音。在港口建设步伐上,地方政府一味敦促企业加快速度,而不考虑企业的投资回报和收益。对于港口企业来说,如果执行不力要受到地方政府的压力,甚至受到摘掉官帽的威胁。而执行则将要承担财务和债务压力,极易造成码头的闲置与浪费,投资难以回收,企业效益下降乃至亏损。地方港口管理部门在有些方面又存在管理缺失,特别是在港口岸线的审批、港口企业的市场准入及行业经营秩序监管等方面存在管理缺失,或是审批和市场准入不严格,要求不一致;或是监管不够,导致不少港口存在岸线资源被非法占用;小码头众多,往往设施简单,甚至不具备经营资质;对于一些码头不交港口规费也无所作为,造成港口市场竞争的不公平。由于监管的缺失,造成港口之间或同一港口内不同码头企业的杀价竞争、恶性竞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利于港口市场的健康发展。
面对危机,各港除了反映面临的困难外,也分别从自身情况出发,制定了一些切合实际的措施加以应对,例如武汉港集团表示,要利用当前钢铁、建材等价格回落的时机,抓紧时间搞好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的建设。其他一些港口企业也表示要积极开拓货源,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压缩开支等。
中国港口协会曹忠喜常务副理事长表示,作为全国性的港口行业组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将继续坚持服务中国港口行业的原则,努力加强与港口企业的沟通,对于港口企业提出的迫切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将与广大港口会员单位一道,共同应对,或向交通运输部反映。同时也希望各港口企业加强沟通,树立信心,守住中央政府规定的价格底线,不要互相杀价和恶性竞争,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特此报告
中国港口协会
二〇〇九年元月四日
抄送机关: 交通运输部人劳司
协会内发送:正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办公室、
港口研究中心、协调联络部、长江港口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