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节能环保型(简称ECO-RTG)动力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已通过专家鉴定。
2008年5月28日,由中国港口协会组织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节能环保型(简称ECO-RTG)动力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厦门召开。会议由中国港口协会港口研究中心主任杜麒栋同志主持,会议邀请了上海海事大学宓为建教授和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李宝元教授级高工等五位资深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还有项目完成单位: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及项目组成员。
根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郑维馥总工程师介绍,厦门港是走在我国大陆港口改革开放较前沿的港口,早在九十年代末,港务局就实行政企分开,组建厦门港务集团;2004年资产重组,更名组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公司;2005年12月,港务控股集团核心企业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境外上市完整的港口概念股。
厦门港不仅在资金运作上领先全国港口,而且在设备管理上概念也是领先,在设备招投标管理中始终将节能环保的理念放在首位。
作为集装箱码头后方堆场的主力设备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简称龙门吊)的运行成本不断攀升,同时龙门吊在作业时排放的废气黑烟和柴油机运转时产生的巨大噪音也与国家严格要求的减排方针有一定距离。因此作为码头生产中的用能大户――龙门吊的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2005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公司在其与中国APM码头公司合资建设的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新采购18台龙门吊的招标书上,明确8台要采用ECO-RTG,ECO-RTG的关键技术就是其动力控制系统与普通RTG有区别。最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公司吸收引进了德国西门子的技术,并于他们一起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8台ECO-RTG于2007年4月份在嵩屿码头开始试生产,运行至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
1、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分析了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的作业工况,提出了相应的动力控制要求,采用适合相应要求的新技术,包括:依据负载大小调节柴油发动机转速的能源管理系统(EMS)、插拔式结构水冷DUO 变频器的应用、保证全部功率元件集成在动力框架内,实现所有机构准确的动态功率管理,实施的技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项目应用过程中,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经过用户一年多的运行,ECO-RTG比常规型RTG每小时节油约40%,装卸每标箱节油约35%。经测试,整机噪音降低13%。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看,采用节能型动力控制系统的ECO-RTG,整机设计选型合理,制造工艺优良,工作高效可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3、科技查新报告表明本项技术在国内外未见相同的公开文献报道。
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总结认为:该项目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程度高,使用效果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建议开展该系统在常规RTG改造方面的研究。
由于该项研究的关键技术在于起重机的动力控制系统,项目组在专家的提议下,将原成果名称“节能环保型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更改为:“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节能环保型(简称ECO-RTG)动力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使该项技术与名称更加贴切。
会后,鉴定委员会实地考察了项目实施单位:嵩屿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公司与中国APM码头公司(各出资50%)从2004年始合资建设的集装箱码头公司,于2007年4月1号泊位试生产,至2007年底,3个泊位全部完工,年吞吐能力260万标箱。 APM码头公司是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下属的码头公司,马士基在厦门每周有六条干线船舶挂靠,每年的货量达40多万标箱,有了嵩屿集装箱码头,货量还将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嵩屿集装箱码头踞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南角,泊位水深17米,是厦门所有集装箱码头之中离公海最近的。优良的航道和完善的码头基础设施为该码头成为国际集装箱良港创造了条件。
中港协港口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