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2012中国临港经济高峰论坛闭幕,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在会上表示,2012中国临港经济高峰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大会,来自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有关部门,港口城市、港口企业的知名企业及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等共6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在“转变、突破、增长”的主题下,广泛讨论了临港经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临港经济与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相互作用、全球贸易趋势与宏观经济对港口及临港经济的影响等话题,研讨了临港经济如何快速稳定的发展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形势下如何实现规划调整与招商策略,推动蓝色经济腾飞等广受关注的议题。各位来宾会上会下更是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英明继续表示:“我们开了一个成功的大会,会上我们有4个高端访谈,有多位港口、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专家、领导在会上踊跃发言。此次大会各位专家都对临港经济的发展各抒己见。”
他概括总结了多位发言嘉宾的观点。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认为,中国新一轮的沿海区域战略布局将成为临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最南端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再到环渤海经济区,整个沿海区域战略布局都将持续至2020年,这个长期的战略规划布局将支持中国临港经济的大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表示,港口发展临港经济首先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发展临港工业,提供装卸、物流、信息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争取获取更多资源。其次,港口要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施“油改电”项目和应用清洁替代能源技术等,促使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的观点也很明确,港口发展临港经济就是要提供具有运输效率优势、成本比较优势和便于构建物流系统的枢纽设施,港口不能再单独依赖吞吐量的累计,寻求增加值,培育运输服务产业,才是未来港口发展、临港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方向。
陈英明还表示,会上还有多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演讲,从形势分析、港口转型、科技创新、增长发展等各个方面作了分析探讨,为我国临港经济和港口的发展献计献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临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临港经济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临港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城市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如何面对临港经济的高速发展?陈英明总结了五点应对之策:首先,要保证和保持公共码头的规模和地位,才能对港口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其次,走 “港”“区”合一的道路,以港为主,要培育港口企业具有“留”的能力,让可以留下来的货物尽可能留下来,进行增殖服务,发展港口企业自己的临港经济。第三,对如何发展“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进行反思,探求更开放更合理的自由港模式,如鹿特丹的“比自由港还要自由”的模式。第四,在适当的大港设立全球集装箱租赁中心,全球共有集装箱3000多万只,约60%在船公司,40%在租箱公司。我国集装箱运量最大,进出口不平衡,空箱调运量大;同时全球集装箱的90%以上在我国国内制造,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量也越来越大,设立集装箱空箱租赁中心对我国港口和集装箱运输具有重大作用。第五,积极发展无水港,在内陆设立并建成真正的港口,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