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汕头市港口管理局在汕头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郑新局长向中外媒体介绍《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背景、原则及主要结论。《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导报》、《信息时报》、《世界潮商》、《大公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汕头电视台》、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等19家媒体、区县港口管理局、港埠企业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
已获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政府批复的《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汕头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粤东、赣南、闽西南等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口岸,是汕头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支撑。
根据《规划》,汕头港口岸线约68.5千米,现已开发利用约10.6千米。汕头港划分为榕江港区、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堤内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形成“一港九区”的规划发展格局。其中,老港区、珠池港区和马山港区已基本建设完成,珠池港区是目前汕头港深水泊位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堤内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规划为预留发展港区;榕江港区主要为榕江沿江经济发展服务;广澳港区是汕头港重点建设的中心港区。其远期规划港区陆域面积 23.8平方公里,可布置5000吨—30万吨级大型泊位75个,近、中期规划陆域港区面积13.6平方公里,规划布置39个深水泊位,现已建成1—6万吨级码头6个,建成航道一期工程5万吨级深水航道1条;海门港区是汕头港的重要能源港区。规划港区陆域面积约990万平方米,规划布置34个深水泊位。目前已建成1000吨—10万吨级的泊位7个。
汕头港今后将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对台贸易将成为港口吞吐量新的主要增长点。《规划》预测,汕头港货物吞吐量2020年将达到14000万吨,2030年达到30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万标箱和1200万标箱。
本《规划》共九章,分港口发展的现状、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港口性质和功能、岸线利用规划、港口总体布置规划、港界、港口配套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港口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问题与建议等内容,是指导汕头市港口建设与保护港口资源的依据,由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负责执行并实施监督管理。汕头港将以《规划》为指导,全面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东南沿海亿吨大港,为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更好地为落实“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必要支撑。
记者现场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