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10日进港的20万吨级“石门”轮刷新长江进船纪录之后,21日夜间,香港籍矿石船“宝致”轮又抵靠狼山三期码头。南通港进港的15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突破200艘次大关。
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大船品牌战略”,目前南通港“大船”品牌已经在全国叫响。超大型船舶停靠的区域不再仅限于姚港、海港、通州等泊位,通过采取特定措施,可以接靠超大型船舶的泊位已经广泛分布于如皋港区、开发区港区、港闸天生港区、如东洋口港区,而且随着洋口港、吕四港开发的加速,超大型船舶将逐渐向沿海转移。同时,船舶装卸的货物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变为多品种共存局面。除最早的铁矿外,现在还包括粮食、煤炭、水泥、硫磺、石油、危险化学品、集装箱等。几年来,进港15万吨级货船数量呈逐年增长之势。2001年1艘,2004年42艘,2006年63艘,而2007年截至3月20日已达到了27艘。
超大型船舶给南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经分析研究,平均每艘15万吨级货船给南通带来12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200艘带来超过24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根据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报告,200艘15万吨级超大型船舶所载货物经过物流深加工,形成最终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达600多亿元。 “大船”战略的成功实施,促进了更多超大型船舶进入南通港。宝钢、沙钢、马钢、武钢等货主单位派人到南通考察后,纷纷表示愿意将更多的货物选择在南通接卸,实现港口与货主双赢。
此外,超大型船舶的引进还带动了南通修造船业的蓬勃发展。单一的进大船已经演变成为造大船、修大船齐头并进。熔盛造船、港闸船厂、启东惠港船厂等一大批新生修造船企业崭露头角,中远川崎二期工程也正在积极扩建中。据预测,2010年南通市将达到1000万吨生产能力,一个世界“船谷”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