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任建华日前在昆明出席“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合作研讨会”时透露,中国对东盟的海运贸易额已由2000年的237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660亿美元,这占中国对东盟贸易额超过50%。多项数据均表明中国与东盟在航运领域关系正在升温中,合作更趋紧密。
海运量达1.27亿吨
任建华介绍,中国对东盟海运量由2000年的3700万吨增长到去年的1.27亿吨,年增幅27.9%。目前,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一半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
同时,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也取得长足进展。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正式签订了《四国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由中国政府出资500万美元的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已竣工验收,上湄公河实现了全年通航,适航船舶吨位由原来的不足100吨提高到150吨以上,航行安全性大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澜沧江-湄公河水上运输的发展。
四国签通航协议
据统计,目前澜沧江─湄公河年国际货运量达60多万吨,年国际旅客运输量达数万人次,在促进沿岸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学者认为,中国与东盟经济互补性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与东盟间货物运输量、旅客运输量将不断增长,双方航运合作将更加密切。
任建华表示,中国将与东盟各国分享水运发展经验,加强国际航运方面的技术交流、人员培训,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航运合作。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新加坡、菲律宾、文莱等国家。会议期间,各国将提出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新的合作意向,并就此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