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创佳绩
作为中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国家确定的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正推动邮轮经济进一步发展:2018年以来,母港成绩持续刷新,1-5月接待出入境旅客达10.7万人次,比增127.33%,进口物资保税直供业务稳步提升,邮轮物供“厦门模式”得到深化,供货量同比增长5倍。
春风又来
日前,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印发《关于促进厦门自贸试验区邮轮船供服务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再次为完善邮轮产业链带来“春风”——《办法》指出,将依托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平台建设东风,发挥厦门片区邮轮物供发展的政策优势,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规范化邮轮服务,助力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建设。
《办法》将重点支持厦门自贸片区发展国际邮轮物资国内采购业务和转运国际货柜到邮轮的进口物资供应链服务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吸引力将大幅提升,将有更多国际邮轮公司在厦门采购、通过厦门港实施供船进口物品的整箱中转直供,推进国际邮轮来港常态化运营。
全国首创邮轮物供
“快速通道”
2017年6月,厦门率先全国首创邮轮物供“快速通道”,采用“进口直供”“保税供船”的创新监管模式,节约通关成本,提升邮轮物供效率,有效地解决了邮轮物供企业境外采购物资供船难的问题。
再争突破
“邮轮物供是邮轮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邮轮物供需求量,是普通船舶百倍之多。”厦门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有利于打通邮轮物资供应链,盘活邮轮经济,发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厦门自贸片区负责人表示,在政策牵引下,力争2018年邮轮物供金额同比翻一番,突破4000万元。
做为厦门“高颜值、高素质”创新之城的“新名片”,邮轮产业的发展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得益于《关于促进厦门自贸片区邮轮物供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扶持措施,厦门邮轮母港建设、邮轮物供企业行为规范、邮轮物供基地的规划与培育、邮轮物供通关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文章综合编辑自《厦门日报》记者 崔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