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6时35分,随着本月到港最后一艘粮食船“穆拉”轮的顺利完货,标志着新沙公司再创单月粮食卸船量新高,完成60.8万吨的单月粮食卸船量,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提前献礼建党95周年。
未雨绸缪 铆足干劲抢抓机遇
一直以来,临港粮油加工企业回船的不均衡性非常明显,要不寥寥无几,要不扎堆而来。所以新沙公司非常重视每次的集中回船契机,确保不流失一条船,不放过一次抢抓生产进度的机会。
每年的6月份是国外大豆市场丰收的季节,各大临港粮油企业都会紧抓时间加大采购。为紧抓临港企业集中回船的机遇,新沙生产业务部未雨绸缪,营销人员密集走访沟通,提前掌握好各临港企业的采购计划,组织码头各方资源做好充足准备,同时紧跟各家回船时间的变动,力求将最精确的信息及时传递调度指挥中心,确保码头资源的合理调配。根据营销人员收集的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也召开了专项会议,结合各货类的船舶到港计划,进行科学统筹安排,确保码头的高效率运作。装卸设备的维护、粮食平仓的腾空等系列前期筹备工作都抓紧推进。各现场相关作业人员斗志昂扬,紧密配合,铆足干劲准备打好这一场翻身仗,确保抢下这波粮食船集中到港潮,为公司应对市场严峻挑战、力争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奠定基础。
科学配备 高效统筹码头资源
粮食船到港主要集中在中下旬,大船连续抵达,加上频繁雨天的影响,出现了3船同卸的情况,对码头资源的调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码头前沿是生产组织最核心的资源,为确保其高效运作,生产业务部保持与货主和商检的及时沟通,提前组织做好码头及道路等清理工作,全力配合商检要求,压缩查验时间,全力为接卸大船腾出更多的时间。大船要抢卸,减载驳船也不能忽略。由于本月到港粮食大船吃水均超13米,减载需求大,但可安排的减载驳船只有4条,如何及时完成减载驳船直接关系到后续到港船舶能否顺利减载,为此,调度部门充分发挥集装箱泊位空挡和淡水河码头资源以及大船天雨靠泊空挡安排减载驳接卸,为大船的顺利靠泊接卸提供保证。除了前沿岸线,仓容和设备也是重要环节,现场各操作部门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设备维护、制定仓库的出库和清仓计划,并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变化,及时调配资源,确保各环节顺畅衔接。
攻坚克难 同心协力突破瓶颈
6月16日“格兰”黄豆船靠港,5号-7号泊位开始同时接卸3条粮食船。为保质保量完成卸船任务,粮油操作部召开专项船前会,针对3船同卸作业进行重点部署,操作部经理主动值班监控,现场全体中队长、班长全勤上岗保卸,第一时间解决生产问题。操作司机是效率的关键,为应对大批新司机上岗、操作不熟练的问题,操作部安排门机班长驻船,全程监控指导新司机操作,而面对每段派出17-20台门机的高强度作业,现场中队灵活调配司机调休,力保出勤人数,卸船过程中班长、中队长亲自上机操作鼓舞士气,整个司机队伍斗志昂扬,冲着新纪录奋勇向前。同时,面对不稳定的气象条件,操作部提前制定预案,要求天雨时所有作业人员现场候工,确保停雨立即复工,不时袭来的暴雨并未扰乱卸船计划。操作部还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应对设备高强度大批量的使用,突击队全天候执勤,确保故障抢修10分钟到位,有力保障设备完好率。最终3条粮船卸船效率全部超过1.9万吨/天,为后续粮船及时靠港、创造单月卸船记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新沙上下的通力合作,6月来港粮食船全部顺利接卸完毕,卸船量再次刷新了单月卸船历史记录。
(广州港集团 秦国斌 刘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