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完成港口吞吐量8011.3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0024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13.7%、32.6%,港口吞吐量全省第三位;水运总运力100.63万载重吨,较2014年底增长43.04%;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全市港口经营企业实现营收12亿元;新增规上水运企业7家共计23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22.5%。
一是全面完成小码头整治拆除。出台了《铜陵市港口岸线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4年以来,投资近3亿元依法关停小码头和污染企业67个,拆除滨江小码头和非码头设施103个,其中小码头28个、小选矿厂6个、黑砂磨料厂7个及其他非码头设施62个,提前一年完成了全市“三线三边三小”整治工作安排的“长江铜陵段岸线小码头拆除”任务,释放出3公里生产岸线和1000亩港口陆域土地,以及5公里生活岸线和近2000亩绿化用地,为全市生态岸线建设和港口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空间。
二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出台了《散装货物装卸作业管理暂行办法》,审核验收港口企业38个基础性项目,建成了长江外贸码头等6个港区扬尘防治示范点,全港实现散货堆场覆盖、进出车辆高压水冲洗、禁止车船直取作业等。完成全年18个码头、22个物料堆场的港口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和31.85万平方米的港区绿化提升工程。
三是积极谋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铜陵市“十三五”水运发展规划》,谋划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近189亿元。铜陵港江北港区一期工程、江北港铁路专用线、永丰港公用码头等总投资155.6亿元的17个项目列入《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项目数和投资总额均位居全省第一。扩充完善《铜陵港总体规划》修编,编制江北等港区控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港口集团组建。
四是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再造了港口岸线使用管理、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流程。10个万吨级码头等港航建设项目强力推进,安徽群利港务、安徽汇成港口码头水工工程及新兴际华码头平台完工。投资约10亿元的船舶工业园和20亿元的LNG储备库及水上加注站项目进入规划选址和可研阶段。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工作超进度超额完成,并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艘单船定制生活污水储存装置改造,改造设计方案在全省推广。
五是指导企业多渠道融资。开展银企合作,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帮助全市水运企业实现融资近2亿元。出台《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港口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区两级共兑现2014年新增运力奖励和地方税收增量奖励资金450.4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将北海、南京等多家外地企业引入发展江海联运,全市水运运力首破百万大关,增加地方非税收入6394.5万元。横港物流园公用码头、汇成港口物流园等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债券支持,通达联运、金江海运贸2家水运企业在“新四板”成功挂牌。
六是统筹一江两岸推动港口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划调整后,长江岸线增加到142.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4.1公里,分别占皖江的18%、26%,“一江两岸”的新铜陵港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对于实现铜陵市港口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推进全市跨江联动发展意义重大。铜陵市正在全面实施拥江发展战略,2016年将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互联网+港口物流平台,实施长江干、支线航道整治,加快老港区改造升级,推进新港区建设,服务合肥经济圈和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建设。
(铜陵市港航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