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中国港口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港口协会秘书处下属研究中心在总结分析大量行业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份全国港口行业报告,是《2006中国港口发展报告》的继续,旨在对2007年中港口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业发展中的规律性、趋势性的特征,提出对近、远期行业发展的展望,以期对行业发展有所促进和借鉴。
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主报告和分报告:主报告包含10章内容,分别介绍了我国港口行业在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口岸环境、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情况;分报告由相关专题文章组成,包括主要货种全年的运行综述,以及对当年港口发展中呈现的新特点的评述,资料翔实,内容充足,对同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报告》摘要如下:
第一章 2007年中国港口行业发展综述
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快速的全球贸易增长背景下,作为海上货物运输重要节点的港口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1年到2007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85%,并且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成效正在显现。
在旺盛的内外贸运输需求带动下,2007年全国港口生产继续保持繁荣景象,港口吞吐量仍在高位运行,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但受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增速与上年相比有所回落。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64.1亿吨,同比增长15.1%;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达到1.12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20.4%。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
此外,2007年,我国港口规划继续完善、保税港区战略布局初步完成,这些作为港口发展中的新特点,为我国港口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港口生产
本章详细介绍2007年我国港口的生产情况。
依托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大陆港口吞吐量延续了新千年以来的旺盛增长势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4.1亿吨,同比增长15.1%,增幅较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而且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2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22%,均连续5年雄居全球各国之首。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约39.70亿吨,增长12.5%,增幅较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约为24.40亿吨,增长19.6%,增幅明显加快9个百分点。全国港口完成内贸货物吞吐量46.1亿吨,同比增长15.3%,较前年加快1.6个百分点;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8亿吨,同比增长13.5%,较前年下降4.6个百分点,同时外贸低于内贸增速1.8个百分点,三年来外贸强势增长的情况有所转变。
第三章 港口建设
2007年,我国港口进入由建设转入建成投产的高峰期,以沿海为例:2007年沿海(含南京以下沿江港口)规模以上港口新建与改造扩建共新增生产性泊位199个,其中深水泊位132个,同比分别增长3.1%和12.8%;新增设计年通过能力达5.35亿吨,同比增长3.0%,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750亿元,同比增长约25%。2007年新增设计通过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和改扩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2007年港口建设呈现三大特点:1)港口建设力度分布均衡化,服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增强;2)港口配套码头建设比重高,引导产业沿海沿江布局作用明显;3)港口改造功能调整规模化,增长方式转变和港城和谐成效日显。
第四章 主要枢纽港口运行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沿海港口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即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珠三角地区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几大区域内港口即有竞争又有合作,区域间也形成互补。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内河航道的整治力度以及内河运输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长江、珠江流域等主要内河港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章分区域介绍了我国主要港口在2007年的运行状况,包括沿海五大区域和内河主要港口,同时还介绍了我国港澳台地区港口在过去一年中的运行状况。
第五章 港口发展规划
《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实施以来,加强了国家对港口规划和建设的管理,有效地指导了沿海港口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沿海港口布局,有利于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沿海港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该规划将成为指导全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是编制内河水运五年规划和建设计划的主要依据,主要任务是根据沿江(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引导航道、港口的合理布局,在河流综合开发中指导通航设施的建设与技术标准的确定。
第六章 港口口岸环境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口岸功能的强弱和运行效率的高低,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繁荣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口岸管理体制是否顺畅、通关活动是否高效,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我国外经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海关等口岸部门推行以提高通关效率为核心的改革,加强科技进步,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直通式的通关管理改革,大通关模式已初步形成;许多港口实现了异地报关、电子报关、加快了出口退税、报关单证报验手续的办理;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抓紧队伍建设等,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缩短了货物的在港时间。初步实现了“货畅其流、客便其行”的全方位对外开放通道,得到了港口企业和货主、船方的好评。
第七章 港口相关行业发展
本章选取与我国港口行业密切相关的几个行业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状况,包括船舶制造业、港口机械业以及集装箱制造业等。
船舶制造业 最近五年来,世界造船业处在一个空前兴旺的时期。新船订单数量,2007年达到2.4亿吨,比上年增长了40%以上,处于运力与造船超速大发展的时期。当今世界造船业已经呈现中、日、韩三国为主的格局。
港口机械业 伴随着港口及航运业的发展,我国的港口机械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以上海振华港机为代表的中国港口机械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港口机械产业的领军者。
集装箱制造业: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给集装箱制造业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国集装箱制造业自1980年创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基地和完整的运输相关配套体系,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的种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世界第一,我国集装箱出口量在国际集装箱市场上的占有率近年更是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又有了大幅度增长。中集集团在集装箱行业确立了世界级地位。
第八章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
自2003年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港口企业经营管理日趋成熟,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系列经营策略,如港口企业大力扩展经营领域,千方百计广泛拓展腹地等,港口企业开始走上独立经营道路。
在港口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港口行业的投融资机制也在不断的创新,港口投资多元化愈演愈烈,允许投资多元化扩大港口建设融资渠道,对于加快我国港口建设满足快速增长的港口需求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港口企业的资本化改革继续深入。上市港口公司年内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连云港港在2007年也成功登陆A股,加入上市港口行列。
第九章 港口科技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港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进步在港口建设事业中所起的作用,科技进步助推了港口又好又快发展。无论在科研设计、筑港技术、装备设施,还是在港口管理、装卸工艺、信息与控制技术、网络通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有许多项目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2007年,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也进行了首次评审,推出了一批港口优秀科技项目,这些项目的推广应用必将使港口发展如虎添翼。
2007年国内港口的节能降耗也已经从共识走向了行动,港口是用能大户。在港口行业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不仅是国家完成“十一五”规划中节能目标的需要,也是港口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需要。
技术进步始终是港口企业节能降耗的原动力。港口企业及时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不仅能节能降耗,完成节能指标,而且可以提高港口装卸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章 2008年港口行业发展展望
需求依旧旺盛,增速或将放缓:受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亚洲尤其是中国日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和制造基地之一。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推动了中国以出口为动力的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而同时急剧增加的国内市场需求也刺激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港口及海运需求与世界经济贸易之间的高度正相关性,决定了2008年中国港口及航运市场总体上前景依然较好,国内港口生产将继续保持旺盛势头,预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但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增速或将放缓。
供给方面,港口产能放量趋缓,布局更趋合理:“十五”以来全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2007年以后,港口逐步进入由建设转入建成投产的高峰期,港口供需矛盾得到极大缓解。2008年,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及《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港口建设将继续稳步推进,并将更加注重产能结构的调整、港口航道条件的改善以及港口布局的不断优化。
区域港口间合作加强,资本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各区域港口间整合日趋强烈,合作或联盟的行动不断进行。2007年2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成立,标志着广西沿海三大港口的发展走向一体化。同年5月,青岛和日照也完成了集装箱港口业务的整合,合作经营日照集装箱港口。10月,烟台港又完成了对其所属的十个港区的整合。区域港口整合已成为港口发展的一大趋势,未来,这种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深化。
港口企业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充分利用资产市场的融资功能筹措建设资金是港口企业的必然选择之一。2006年厦门港、大连港和天津港发展相继在香港上市,形成了一轮港口企业上市高峰。而2007年4月,连云港港也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3家港口企业(集团)A股上市,预计未来将可能有更多港口选择上市融资。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港口行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实现港口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港口的现代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沿海主要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港口水平,局部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中国港口在建港技术、装卸设备等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未来,中国港口还需在包括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在内的多方面继续努力,不断创新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积极改革港口体制机制,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