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兴港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港口码头绿色转型升级、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清洁能源推广等工作,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展现港航一线作为。
强化港口绿色发展指引。积极探索长兴特色船舶与港口防污染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制定《长兴县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提升标准》《船舶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检查指南》《船舶水污染物接收作业操作规程》《长兴县码头“一码一策”提升方案编制指南》等,切实帮助港口码头企业推进绿色环保转型发展。今年以来,全县37家在运营的港口企业以创建“最美码头”为目标,累计投入提升资金约140余万元,对码头的周边区域环境、水工结构、作业区装卸工艺、道路堆场、水污染防治设施、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等进行全面提升,码头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污染防治联管联控。建立4个部门参与、覆盖10个乡镇的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网络,建立培训、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机制,全面织密船舶水污染物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监管网络。强化“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的电子联单培训,以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全程可溯为抓手,实现长兴港区船舶污染源头防控,进一步改善县域内河水域水体质量及航道沿线的综合环境。截至9月底,完成船舶生活污水上岸2883立方,船舶生活垃圾上岸65吨,船舶含油污水299立方,船舶水污染送岸率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省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在长兴成功举办,副省长高兴夫到会指导,并对长兴经验做法做出批示肯定。
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加强港口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改造,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港口机械设备和港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强化与发改、国家电网协调合作,实现岸电用地、设备配置、运营操作等统一标准,采取水上服务区先行应用,推广带动全县港口企业主动安装。截至目前,共建成投运岸电设施142套(其中智能岸电桩67套),实现水上服务区、锚泊区和所有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截至9月底,全县岸电使用量达37.26万度,占全市岸电使用量55%。(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