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凝心聚力,为了碧水蓝天——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防污染现场推进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0-08-25 14:45:00      来源:来源:中国水运报

八月的镇江,生机盎然。

8月21日,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防污染现场推进会在这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对交通运输系统做好长江大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促进航运绿色发展,为打赢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交通力量,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会上的一番话,赢得参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1月17日,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方案》,提出深入开展为期1年的集中整治,重点解决船舶污水收集处置装置配备不到位和不正常运行、垃圾污水等偷排偷倒入江等突出问题。从高山到平原,从峡谷到大湖,半年多来,沿江省市和各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出实招、下猛药、去旧疴,医长江之痛,共护一江清水浩荡奔流。

生机重现 “气色”向好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军华带着喜讯来参会——今年1—7月,长江江苏段接收的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同比分别增长23.6倍、8.2倍,沿江及内河港口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近6万立方、含油污水近4万立方、船舶垃圾超过6000吨。

长江江苏段的成绩,只是长江经济带打响船舶和港口防污染攻坚战的缩影:

——重庆全市400总吨以上的2374艘船舶,污水储存处理装置改造完成率98%;已建成投用丰都、奉节等12处污染物专用接收点,建成长寿川维、涪陵泽胜2个化学品船洗舱基地;

——浙江率先推行全省域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一揽子支持政策,今年新建岸电设施65套,完成年度建设计划的130%。全省共接电2.8万次,接电33.6万小时,累计使用岸电340.8万度,为去年全年岸电使用量的123.4%。

微观个体的成绩折射出来之不易的“防污答卷”。会议透露,今年沿江省市防污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改造了983艘400总吨以上船舶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基本完成了装置改造工作;港口已新建接收设施12608个,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52%,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基本实现了码头全覆盖;江苏南通2座水上洗舱站已率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增岸电泊位255个,港口累计使用岸电约11万次、109万小时、2456万度,使用率稳步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与会代表深有体会。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按照任务不减、标准不降、进度不缓的要求推进相关工作,既考验决策智慧和政策执行,也攸关政府部门的权威与公信力。

成绩源于谋划。沿江省市将船舶污染防治纳入了省市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成立了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出台了船舶改造资金鼓励政策,加强了市县政府的督促考核。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细化任务措施,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有效衔接。

成绩源于抓手。沿江交通运输(港口)管理部门、海事管理机构督促港航企业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改造和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船舶违法偷排超排行为。今年以来,长江海事累计检查船舶8.5万艘次,查处问题船舶392艘次;沿江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地方海事)累计检查船舶近16万艘次,查处问题船舶1884艘次,对船舶违法排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环卫、城镇排水)等部门依据职责对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预处理产物在岸上转移处置加强分类管理,推动不断提升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发展改革部门积极协调,加大支持和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力度。

强化协作 打通“筋脉”

“专项整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污染防治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港口已建接收设施未能有效运行、部分建设项目进度滞后、培养船员环保意识需要久久为功。”会上,刘小明的话发人深思。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厚实的答卷要靠苦干实干得来。

健全监督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成立专班,明确分工,这是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的做法。“我们成立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明确了详细的任务单、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了周、月工作调度制度,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长航局副局长邱健华说。

推动联合监管,提升运行效能——

7月1日,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试运行。“我们会同江苏省交通、环境、住建部门集中办公,完善信息系统监管工作台功能设置,依据职责开立80个监管单位账户,协助各地监管部门运用信息系统开展联合监管。”江苏海事局副局长王士明表示,信息系统在方便港航企业和船民的同时,实现船舶水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寻、过程可控。

优化环评审批,推进项目进程——

“截至目前,我省审批港口码头生活污水设施环评文件2579份、含油污水暂存设施环评文件2234份,并指导企业及时有序开展‘三同时’验收。”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秦亚东表示,该省一直致力于优化港口码头环保设施环评审批。

“很有信心!”走出会场,一位与会代表脱口而出。他认为,虽然倍感压力,但会议挂出“作战图”,作出有力部署,给出推进路径,提气又鼓劲,增强了信心。

创新驱动 绿意正浓

“污染防治是必须打赢的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现已进入集中整治的后半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攻城拔寨,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打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下半场。”刘小明言语铿锵,引来与会代表的共鸣。

目标令人期待,关键在落实。越来越多沿江省市和各相关部门、港航企业正“摩拳擦掌”——

重庆市将整治行动纳入对区县经济社会考核指标体系,推进以岸基固定接收设施为主的接收体系建设;江苏省则着力于推动环境监测监控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实现辖区所有从事易起尘货种作业码头的粉尘在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在京杭运河江苏段等内河干线航道上建设船舶尾气遥测仪。

“长航局将开展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试运行情况总结评估,及时完善系统功能,持续深化宣贯推广,改进提升服务水平。”邱健华在会上表示。

同样对信息系统感兴趣的还有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胡旭铭。“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暂未覆盖到浙江省港口,希望尽快完成浙江省内河港口系统对接与应用工作。”他进一步建议,将该平台覆盖到浙江省沿海港口。

在这场防污染攻坚战中,港航企业首当其冲。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庆领提出,将深化与安徽省能源集团公司合作,合资成立清洁能源企业,积极布局建设LNG加注站,为船舶和港区车辆提供便捷新能源服务。

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3座化学品洗舱站均将在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原有的南京龙潭洗舱站正在提档升级,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时洗舱能力可达到每年600艘。

“这个周末不休息了,下周一就开会落实具体工作。”张锐大步走出会场,他要抓紧谋划下半年的防污染工作。

会议刚结束,落实已开始。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