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弃陆走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波舟山港先前在集疏运方面的布局愈益发挥出相对于公路的独特优势。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集卡企业跨市运输的驾驶员需隔离,难以迅速保障相关企业的运输需求,宁波舟山港先前布局的海铁联运、弃陆走水等集疏运体系,愈益发挥出相对于公路集疏运的独特优势。
海铁联运
2月25日11时许,满载着出口美国、中东太阳能配件的45只集装箱送入宁波舟山港北仑铁路港站作业股道开始卸车作业,标志着“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天天班正式恢复。后续,大批义乌小商品将通过列车抵达宁波舟山港,经海运出口至欧美、东南亚和西亚等地。目前除湖北武汉、襄阳等地区外,宁波舟山港已全面恢复铁路发送业务,浙江湖州、金华、萧山,江西上饶,安徽合肥等出口班列恢复正常运行。
自春节以来,宁波舟山港发挥海铁联运稳定优势,积极协助江西上饶、安徽合肥等腹地企业货物出运,并为地方战“疫”等重点物资运输提供保障。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还先后为浙江衢州龙游维达纸业、江西南昌方大特钢等企业运送生产物资,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绿色保障”。
“就海铁联运本身而言,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不大,从春节期间安徽合肥、江西上饶、河南洛南的情况看,这些地方的客户为大型企业,并未停工,当地的海铁联运业务基本上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即使短暂的几天停运,也是春节因素。”有关人员介绍。
经宁波舟山港相关人员确认:宁波舟山港积极打造“千里国内线,万里甬亚欧”,加强海铁联运顶层设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宁波—华东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和“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国家级示范工程,优化整合集装箱海铁联运平台资源,做大做强做优海铁联运服务品牌。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于2009年年初开始运作,相继开行浙江省内台州、衢州、金华、义乌、绍兴等,省外开发江西上饶、南昌,湖北襄阳,安徽合肥等海铁线路业务,海铁网络实现了江西境内全覆盖。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海铁联运班列17条,业务覆盖全国15个省、50余个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网络。
上市公司宁波港2019年半年报显示:海铁联运发展势头强劲,完成38.6万TEU,同比增长46.7%。
弃陆走水
2月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浙北外贸企业货物运输面临较大困难。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嘉兴港务)充分发挥水水中转、海河联运优势,为浙北腹地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
地处嘉兴桐乡的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振石集团等企业,主要生产PTA、涤纶丝、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而这些产品又是口罩、手套等医疗防护用品的重要原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陆路运输受阻,影响了当地企业出货,嘉兴港务统筹调配内河船舶,及时扩充桐乡—乍浦等航线运力,引导企业弃陆从水,满足其出货需求。截至2月20日,嘉兴港务投入14艘内河船舶,确保日均120TEU的出运量,有效缓解了企业的保供压力。
除了桐乡—乍浦等内河水运航线为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起到作用外,宁波舟山港的内河水运还不得不提杭甬运河。
2月17日18时起,“浙钱江货35058”轮、“浙钱江货35056”轮等8艘内河船舶先后靠泊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1—3号泊位,这是杭甬运河宁波段通闸后迎来的首批电煤保供船舶。
据了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杭甬运河宁波段开放运输防“疫”物资和电煤、粮食、石灰石等民生保供物资船舶。
截至2019年11月14日,杭甬运河宁波段2019年度累计过闸货船达20288艘次,累计过闸货运量突破500万吨大关,货运量吨达5149701吨,这一数字超过2018年全年数据。2019年货运量有望突破600万吨。
自2019年9月1日浙江船闸过闸费取消征收以来,参与内河运营的船舶数量和码头均有所增加,杭甬运河宁波段在货源和航线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宁波上行的货源种类从原先的黄砂、煤炭又新增钢材和石料等货种,内河集装箱船舶通航也于2019年年底开通。
航线方面,随着衢江、兰江等新航道的开通,在原来的宁波—绍兴、宁波—杭州两条主要航线的基础之上又新增宁波—衢州、宁波—金华等航线,以及宁波到高桥、余姚等市内近郊地区的短途航线,有效扩充了宁波港口的集疏运网络,缓解了宁波市区道路运输的压力。
此外,相关人士介绍,2020年,浙江省将建成全省范围的过闸调度系统,届时船舶过闸效率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也能为更好地完成运河全航段的预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