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青岛港创新中远美西线船舶配载
发布时间:2014-04-01 11:50:00      来源:中国港口网

随着青岛港集装箱进出口箱量的不断上升,许多船公司的远洋航线都相继出现了满载的情况,其中,中远美西航线尤为突出,船公司随即调整了航线部署,将服役于此航线的集装箱船舶全部更换为8500TEU的船型。船型的改变,对青岛港船舶计划员的业务综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此,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操作部计划主管李靖逵介绍说,青岛港作为中远华北地区最大的进出口港,其特点就是货物相对较重,而且出口量大,船舶从青岛港作业完毕后往往都处于满负荷状态。该航线对船舶的装载非常严,船上所用的适航性测算系统对货物在甲板上的绑扎强度测算非常精细。因此,从事这条线的计划人员深知,其配载确认工作非常复杂,计划员往往都是要上船2-3次,有时候需要3-4个小时。

面临困难与挑战,相关业务人员展开了对该线配载模式的改进和创新。通过主动与船公司预配中心和船上大副的反复沟通交流,经过分析航线各港货量百分比,以及各港口出口货物的重量等级和箱型情况,结合船舶的适航性要求,研究适航性测算系统的特点,利用码头生产系统,成功创新了中远美西线的配载方式,被大家称之为“456配载法”。

“4”,即为甲板装到六层箱高时,除海陆两侧的五层高外,左右各两列共四列,分别装2层普柜和1层普柜,保证两边的箱子不会有绑扎问题;“5”,即为甲板装五层箱高时,箱子重量保持适中,即可避免出现绑扎问题;“6”,即为甲板装六层箱高的箱子必须按照每层重量的分布递减,尤其5、6层上的箱子不能超过10吨,并且两侧高上的箱子必须是最轻的。

3月24日,在中远美西航线班轮“中远韩国”轮作业现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操作二大队装卸队长贺庆说:“自从对配载方案进行调整之后,大大减少了以往出现的临时调整舱图的情况,使装船作业变得更加顺畅,作业效率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这个办法很管用。”

据了解,这种根据货物重量、以及预配图上不同箱型的分布和堆码高度分港口进行,同时结合码头堆场实际情况进行配载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按港口、按作业路的配载模式。经过多次实践和试验,新的配载法满足了船舶安全适航的要求,不仅让码头计划员上船能够一次确认成功,而且实现了船舶的最大装载能力,确保了船公司每个航次的最大出口量,创新配载取得了实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