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18:00,韩国籍18万吨级“现代天才”轮在南通港口集团江海公司403泊位接卸完成,顺利离港返航。根据南通市港口局统计,随着该轮作业完成,南通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这是继2006年首次突破亿吨之后,南通港口发展历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提升了南通港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的作用和地位,实现了南通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阶段性突破。预计全年,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04亿吨,比去年增长1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1700万吨;全港外贸吞吐量完成4500万吨,比去年增长1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0万TEU,比去年增长19%。以上指标均创南通港历史最高纪录。
近年来,南通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力抓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完善港口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海港口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港口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沿江沿海已规划港口岸线180公里,形成“一港十一区”的规划布局,建成各类码头泊位268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82个、舾装泊位86个,码头年设计货物通过能力1.3亿吨,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与2006年相比,全市新增港口规划岸线142公里,生产性泊位增加113个,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增加6400万吨,码头最大靠泊等级由5万吨级提高到20万吨级,成为长江沿线等级最高的泊位,形成了南通港“大船品牌”优势,今年首靠20.74万吨“地平线”号巨轮,再创长江港口之最。随着沿江、沿海港口的开发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在港口前沿区域集聚,有力带动了船舶修造与配套、造纸、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沿江、沿海港区以占全市3.1%的土地面积,集中了全市2/3的投资总量,加速了后沿工业园区发展,我市规模较大的18个各类开发区(园区)中有14个临港布局,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临港产业集群。
南通港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长江北岸由海入江的第一港,南通港曾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长江上第一座万吨级泊位、5万吨级泊位、10万吨级泊位均首先在南通港诞生。港口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通因此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抓住全省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的重大决策,依托我市滨江临海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沿江开发,实施江海联动,有力促进了南通港口的快速发展。2006年,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首次迈入全国沿海主要大港行列。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正式实施,南通港围绕我市争当沿海开发主力军的要求,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港口建设,港口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特别是我市沿海港口开发取得突破,沿海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保证了洋口、吕四港区顺利开港作业,南通港实现了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历史跨越。与此同时,港口货物吞吐量始终在高位运行,连续6年突破1亿吨,并保持逐年攀升,为今年突破2亿吨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南通港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全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的工作目标,按照做强江港、做大海港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港口发展。在沿江,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沿江码头转型升级,加快沿江港口功能调整,以特色物流做强江港,引导沿江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建设腾挪空间,实现港城和谐发展,互动发展。在沿海,以航道深水化带动大海港的开发,加快吕四、洋口港区进港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通州湾港区规划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南通港第12个港区,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支撑。
(南通市港口管理局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