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码头上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14-04-29 14:00:00      来源:中国港口网

电影《可可西里》里有这样一句话:“见过朝圣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都很脏,但是他们的心却很干净。”

在青岛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身上总是沾满矿粉,每天辛勤劳作,但在橘红色的工作服下,却跳动着一颗颗劳动者纯净的心。

拥有158人的青岛港前港分公司装卸二队,从事日常的系解缆、船舶清舱、路面保洁、皮带清理、上杆指挥、机械吊装、排水沟清洁等工作。这些在别人眼中又苦又累的活,他们却用智慧和双手,干得精彩而出色;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着人生梦想,展现着劳动者的别样风采。

清舱作业是装卸二队的主战场。当卸船作业快要结束时,装二的职工们清舱时要顺着梯子下到近30米深的舱底,在密闭空间内挥汗奋战。“舱里好像只有两个季节,夏天就是一个大闷罐,温度超过50摄氏度;冬季又变成一个大冰窟,刺骨的冷。”队长贾锐说:“在冰火两重的极端环境里,我们的职工用坚强的意志和火热的激情,征服了一条条大船,并创出了30分35秒清理一个船舱的纪录!”

当满载几十万吨矿石的大船靠泊港口后,伙计们就喊着响亮的劳动号子,齐心协力把沉重的缆绳从海水里拖上来,拴在系缆桩上。“最担心的是碰到又沉又硬的钢丝缆船舶,拖拉一次就得出一身汗!”职工刘中海在这个岗位上已干了13年,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反复揣摩试验,最终制定了小绳拖大绳、大绳拖钢丝缆的拖带缆法,攻克了钢丝缆船舶的靠泊难题。“通过改进,安全和效率都有了保障,职工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贾队长说:“我们还担负着公司皮带流程清理、排水沟清洁等任务。”5816米的皮带流程,125个沉淀井,12405米排水沟,都在他们一锨一锹的劳作中,畅通无阻,为装卸生产保驾护航。

在确保日常生产的同时,装二的伙计们不忘为港口节约每一分钱,通过修补裂缝破洞,实现了废旧篷布的回收再利用。从2013年至今,他们累计缝补篷布3670块,为公司节约了资金100多万元。

记者感言:一个人,就有一个梦想;一个岗位,就是一个舞台。在这些普通的码头工人身上,注定不会产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靠着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普通人,有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有了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孜孜以求地追梦、筑梦,才保证了港口装卸主业的发展车轮稳健、持续、有力地向前推进。

带揽可是个力气活,一个班平均4--5次开靠,没点力气还真不行

经常扛着碗口粗的缆绳带揽

篷布破了自己动手拼接,节约每一分钱

清仓时要顺着梯子下到近30米深的舱底

清舱前现场带班领导反复强调安全事项

清理舱内“花梁子”内的货物用不上机械,全凭工人们一掀一掀除出来

清理流程落料

清淤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