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6日,宁波港北仑第二集装箱有限公司在接卸“马士基卡拉玛达”轮作业中,船时效率达348.85自然箱,创造了2005年中国集装箱码头单船船时最高效率记录,荣登《中国港口》杂志推出的龙虎榜。去年3月27日,在“中海日照”轮作业中,8小时装卸3309自然箱,船时效率达到409.53自然箱。这标志着宁波港集装箱装卸效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宁波港集团北仑第二集装箱有限公司最近收到通报。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下属船舶在全球各挂靠码头中,反映了集装箱装卸码头综合实力的在泊效率,宁波港口从世界排名第七一举跃为第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突破性的提升,“M35”品牌功不可没。
“M35”品牌,“M”是指在装卸量最大的作业线上,桥吊的单机效率;“35”是指每小时装卸35个以上集装箱。也就是说,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内,每台吊机每小时至少要装卸35个集装箱。
作为宁波港集团中最主要的集装箱码头,北仑第二集装箱公司如何打造自己的个性化品牌?公司领导与职工们一起算了一笔账:一艘装载量为6000标箱的集装箱船,光租金一天就要7万到8万美元。显而易见,效率是船公司的硬道理,也是他们选择挂靠码头的最重要依据。“M35”,一个有明确目标的品牌,就这样在顺应双方需求中应运而生了。
要实现“M35”,效率是核心,生产一线尤其桥吊司机是“排头兵”。为保证桥吊发挥出最大效率,在桥吊司机中精心挑选了优秀人员组成了“突击队员”,开展“精品司机”评比。“‘M35’实时效率监控系统”和“‘M35’效率综合查询和分析功能”,为大家实时查询效率动态提供了保证,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对此,桥吊操作能手马剑感触最深:“以前做一条2000箱的船要10多个小时,现在第二个工班早就轮不到了。”
“木桶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集装箱装卸作业的整个流程,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短板’,我们要通过‘M35’品牌的创建来补齐短板,并不断寻找新的短板。”公司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于是,“M35”的内涵从提高桥吊装卸效率扩展到龙门吊和堆场提效、卡口打单速度,又扩展到设备管理、物资库存、计算机系统支持等等,“M35”品牌从生产作业线带动了整个生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