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遏制中日国际海运业务中的“零运价”和“负运价”现象。
根据交通部在网上的公告,经营中日航线的班轮公司在10月15日之前必须公布其运价,提供“零运价”和“负运价”的公司将会被减少服务班次甚至吊销牌照。
交通部在公告中指出,这种恶性价格竞争已经造成了市场混乱。
新华社引述中信证券研究员谢从军表示,交通部的整顿,主要目标在于遏制小型海运公司在近洋运输航线上的恶性竞争,以远洋运输为主的中海、中远等基本不受影响。
报导表示,对于上海港而言,这将可能是利好的消息。由于上海港的近洋航线存在“零运价”和“负运价”,海运公司很多都不会选择在上海港中转。整顿后,运价恢复,海运公司在装箱和拼箱时,选择上海港的几率就比较大,因此上海港将会从中获益。
报导称,在国际海运市场上,由于近洋运输里程短,加入的船只多,海运公司竞争激烈,导致运价日益下滑。为了揽活,海运公司以不收钱或者倒贴钱的方式,将货主的货物运送到目的地港口,这就出现“零运价”和“负运价”的现象。
业内人士透露,在此情况下,海运公司会通过海运附加费来获取收益。附加费种类繁多,加起来甚至已经超过运价本身。
报导表示,这种现象早在2002年开始产生,主要出现在集装箱业务中,而以中日班轮航线为主的近洋运输航线的问题尤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