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集装箱卡车开到外高桥二期码头无人道口,停车,司机从车窗伸出手,拿到刚刚自动打印的小票;按照小票上的地址,把车开到目的地停下;一台轨道式的龙门吊马上开过来,把集装箱从车上卸到中转平台;随后,一台更高更大的龙门吊把集装箱吊起,码放在堆场上。现场无人指挥,吊车无人驾驶,一切在静悄悄地进行。今天上午,“抓斗大王”包起帆向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院士、专家、同行展示了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两年来的成果——国内第一个全自动无人集装箱堆场已经投入正式生产,真枪真刀披挂上阵了。
经过两年的开发研制,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纲”的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现代集装箱物流与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已经进入生产运行。自今年4月23日至9月15日投入正式生产,已经完成21658标准箱的工业性生产。今天,该项目由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
这个项目中高低龙门吊接力装卸的工艺属世界首创。低架龙门吊从卡车上卸下集装箱,放在中转平台,再由高架龙门吊从中转平台上一次吊起集装箱,放在堆场里。堆场的堆高能力已经达到堆8过9 ,也就是说,垂直码放8个集装箱后,第9个箱子能从上面通过。这比目前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几乎翻了番。包起帆介绍:“上海港码头寸土寸金,这项工艺很有现实意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项目创新的双40英尺双小车高架龙门吊、集卡全自动定位落箱等技术都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像洋山深水港,港区内堆场面积有限,就要向上要空间,大大提高了堆场的装卸效率,降低了集卡来回运输的费用,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
今天,上午还向专家们展示了港口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体系。今后,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将实行实时监控,即使是一根钢丝断了,也能马上反应出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装卸船图无纸化操作,实行无线实时理货;货主、代理人通过上网查询、手机查询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货物在哪只集装箱里,集装箱的准确位置,是在船上或在车上或在码头。
自动化无人堆场成功运转、港口数字化智能化体系的建设,标志着上海港在自主创新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个项目已被授权4个国内发明专利和11个国内实用新型专利,还正在申请11个国内发明专利。
由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最近给集装箱自动化无人智能堆场系统出具的水平查新检索结论称:“集装箱自动化无人智能堆场系统中,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一种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具有新颖性。该项目堆8过9的装卸能力、集装箱自动化无人运营管理综合采用的系列技术、无人堆场作业策略规划。。。。。。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动化无人堆场是上港集团、振华港机、交通大学3家产学研合作的产物。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港口企业,他们纷纷到外高桥参观。2010年世博会期间,这个智能化港区将作为一个重要景点,向世界各国朋友展示上海港的风采。
“我相信,深深刻着‘中国制造’烙印的港口设备和技术将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大港口生根发芽。”包起帆看好前景,因为通过科技创新,上海港正从老港、大港走进世界强港的行列,并且有望领先国内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