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中国港口 > 行业资讯 > 综合物流 > 正文
东西湖:助力武汉铸造国家物流中心
http://www.chinaports.org     中国港口网     2014/9/25 13:51:00

湖北日报  高擎“工业倍增”大旗3年后,今年7月,武汉市提出新一轮发展目标:在2014年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后,再花7年时间,实现武汉经济总量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倍增。

作为武汉市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的东西湖,始终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双轮驱动,为武汉GDP实现万亿倍增做出自己的区域贡献。

而在落实武汉市服务业升级计划的过程中,东西湖尤其重视依托多年来形成的保税物流优势,积极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建设千亿物流产业基地,以满足武汉及周边地区日益蓬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流通需求。

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长期以来靠航运和转口海运中转过境,货运周期长,成本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眼下的东西湖,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依托铁水公空“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正致力于建成华中物流中心,打造中西部地区国际货物进出大通道,努力跻身物流产业的“国家队”,为武汉成为国家物流中心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多式联运:打造中西部效率最佳出口通道

武汉,九省通衢,1200公里半径圈覆盖了中国80%以上的经济发达城市。

看航空,这里有华中地区最大机场,年吞吐旅客量逾1400万人次,20多条国际航线往返巴黎、旧金山、莫斯科等地,数量居中部第一;

看水运,这里有长江内河第一大深水良港,江海直达航线可接驳远洋国际班轮,还有泸汉台快班、武汉至东盟航线直达近洋;

看铁路,京广与沪汉蓉两条世界级高铁在此交会,将武汉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紧紧相连;

看公路,这里地处全国公路网“黄金十字架”,有14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交会于此。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决定了武汉可以成为沟通中国中西部地区与广袤国际市场的最佳中转点或分拨点:对于进口而言,外国货物通过空运、铁路或水运,先运抵武汉,再向中西部各地分拨;对于出口而言,中西部货物先聚集到武汉,再统一发往国外。

这种“聚集+分拨”的运输模式一旦形成,将大大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形成价格洼地,而武汉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佳“出海口”。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武汉形容为“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意即在此。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武汉外部交通优势明显,但在城市内部各种运输方式接驳上却存在“碎片化”软肋。机场在黄陂、水港在新洲、高铁在青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又在东西湖,各种运输节点之间并无高效的转运方式,只能靠公路货运转驳,运输成本被瞬间抬高。

有时候,远隔重洋、千辛万苦运回来的货物,只节省了几十美元的运输成本,结果却被市内几十或上百公里的公路货运,消耗殆尽。

近年来,武汉市尝试多种方式力推多式联运,试图破局。在此背景下,东西湖区的先天优势,决定其必将成为武汉破局多式联运的最关键节点:

东西湖区作为武汉市的西大门,京珠高速、武荆高速、绕城高速、107国道在此交会;沪汉蓉高速铁路、汉丹铁路贯穿于此,并拥有铁路货运编组站、全国18个大型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辖区内的汉江航道36公里,有舵落口港和青锋港均是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中汉江支线上的重要港区,可经汉江直通长江阳逻港;加之处在临空产业辐射区,区内将形成三条连接天河机场的快速出口通道,搭建起全域30分钟交通圈。

空铁中转只需30分钟车程,可打造虚拟空港;铁水中转有汉江航道可做水运接驳,可实现低价转驳。

可以说,铁水公空在东西湖区完美结合,“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令东西湖具备了多式联运中转效率最高、价格最为便宜的潜力。

现代物流业:打造国家级千亿级物流产业版块

交通优势助推物流业发展。2013年,武汉市政府颁布的《建设国家物流中心意见》提出,要加快物流业发展,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国家物流中心,成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

东西湖区将以此为契机,推进现代物流业再上层楼。

东西湖区物流业自发形成较早,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初的快速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据统计,该区物流商贸企业数量从早期几十家上升到 2701家;社会物流总收入从12亿元上升到197亿元;从业人数共27246人,合计拥有车辆11320辆,船只132艘,铁路装卸车20100辆,装卸搬运设备数量15886台。

截至目前,东西湖区拥有美国敦豪、西班牙凯普、中邮、顺丰速运等上百家物流企业,2013年全区社会物流业实现总收入197亿元。

2013年,该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区GDP比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初的6.7%上升到现在的10%以上,对全区经济贡献呈持续增长态势。

目前,东西湖已成为武汉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聚集区,并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四大板块:即以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中邮、中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快递板块;以天地华宇大区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盛辉物流华中区总部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板块;以中铁联集湖北公司、华航长盛物流公司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板块;以全球商品采购中心为代表的综合保税板块。

东西湖区现代物流业种类齐全、聚集效应明显。东西湖保税物流区负责人表示,按照物流发展“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联动化、低碳化”的趋势,借助空港综保区这一大平台、“汉新欧”这一大通道,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实现千亿产值,打造现代物流业的“国家队”,成为全球商品分拨中心,助力武汉再现“货到汉口活”的辉煌。

临空港综保区:比照“自贸区”建设中部对外开放高地

近日,上海自贸区迎来成立一周年。过去一年,“自贸旋风”席卷中国,比照自贸区标准、推进区域对外开放,正成为全国各省市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新方向。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目前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正与阳逻港以“一区两园”的模式申报“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以提升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便于“中国海外仓”和跨境保税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推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于2008年底获批。它是继苏州高新、南京龙潭和北京空港后,中国设立的第四个保税物流中心,也是中国中部地区其时首个保税物流中心。

2009年2月初,该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3月26日即正式封关运行,当年的通关量名列国务院扩大试点后全国保税物流中心第一名。直至2011年,其货运量和货值一直处中部保税区之首、中国前三,业务范围已从湖北和中部地区延伸到了重庆、广东等10多个省市。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保税物流中心总票数达89693票,货运量80.92万吨,货值124.4亿美元,征收税款23.74亿人民币,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

园区设施功能,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备。目前,园区建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汉江青锋港、B型保税物流中心,具备公路口岸、铁路口岸、B型保税口岸功能,并与天河机场协议搭建了航空虚拟口岸。

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东西湖区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在园区注册经营的物流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数近3万人。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递企业云集于此,产生扎堆效应,形成良性互动。企业的集聚带来现代物流产业的集群,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

而年底有望批复的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东西湖园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由保税物流中心升级扩建而成。

综保区将立足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两大业务,重点发展以航空零部件高端电子产品生产、研发,飞机及部件维修,快速消费品分拨配送、保税展示,跨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新型业态为主要方向的核心业务。

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东西湖将按照“内陆自贸区”标准,推进综保区管理模式、监管制度创新,推动园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口岸的联动发展,使园区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全球口岸物流重要节点、面向世界的中部国际物流集散中心。

“汉新欧”:打造“新丝绸之路”中部桥头堡

4月23日,“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首班,载着41个集装箱,从位于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区的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穿越亚洲腹地,直抵欧洲中心。一条现代丝绸之路,由此贯通。来自湖北武汉的火车轰隆声,再次惊醒千年驼铃,响彻欧亚大陆。

这是“汉新欧”自2012年停摆之后再次启动。截至7月,“汉新欧”已发出10个班列,货值1.5亿美元,班列到达的国家有土库曼斯坦、波兰、捷克、匈牙利和俄罗斯。优异的成绩令国家铁路总公司对“汉新欧”青睐有加,在武汉方面的积极争取下,“汉新欧”实现“五定”,真正实现常态化运输。 “汉新欧”实现常态化,东西湖作出了重大贡献。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先期投入1200万元,使铁路口岸按期建成封关运行,后又投入2912万元,为公路口岸配备了熏蒸、消杀设备,完善公路口岸检验检疫设施,为经铁路口岸入关货物提供检验检疫服务。

同时,为畅通铁路中心站及铁路口岸物流通道,东西湖区投资7亿元修建了惠安大道,作为连接中心城区与铁路口岸物流通道。为连接全区路网,又专门修建了九通路、高桥二路、高桥五路铁路穿孔,共投入约9000万元。

东西湖保税物流区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协调海关、国检等职能部门入驻,建成了口岸联检大楼,为国际班列进出口货物提供了一站式便捷的通关服务。

作为“汉新欧”始发地的东西湖区,由此进一步具备了国际分拨、中转、集拼功能,使中部地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依此通道走出国门,同时,也有效带动了以武汉为中心、东西湖为节点的资金流、贸易流国际流转。

东西湖区表示,借力“汉新欧”常态化运营、空港综保区申报以及保税物流中心,该区正积极谋划建设国家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粮食、水果、肉类进口口岸,打造湖北、武汉对外开放大通道。

同时,该区将不断梳理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整合开放发展资源,立足大开发大开放,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增强开放平台功能,持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业务合作
Copyright © chinaports.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6019号-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