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报 不久的将来,出口国外的产品,将先到河南郑州,再分拨到世界各大洲。而进口产品,也同样先到郑州“清关”,再分赴各地。
上个月,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即E贸易)试点项目启动。事后,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省保税中心)总经理徐平,形象地向记者描绘了这一蓝图。
从沿海转移到河南的服装厂、鞋厂,不仅需要原材料棉花,也需要染料厂;粮食大省河南,有条件成为食品强省;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花木完全可以走出河南走向国际。
有多年国外物流工作经历的徐平,兼任河南省供应链管理协会会长。她对因流通关节不通造成的大面积经贸滞后表示可惜。
河南处于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她眼里,人才匮乏掣肘了行业发展,此时是个跑马圈地的时代。她有信心率先为物流业发展的新概念——供应链管理做推广。
“无水港”找市场
利用保税这一特别政策,河南省保税中心实则把沿海港口功能搬到了内陆。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无水港”。
许多中小微企业都低着头做加工,市场在哪里?事实上,经济危机,最缺的就是市场。
河南省保税中心启动的E贸易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徐平介绍,E贸易带来的货物集聚效应,即产业的转移和规模化,配套服务体系的需求自然形成和产生,就带动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在徐平看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基本具备,但是整个配套的服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起来。河南供应链有很宽的路可走。
全球贸易扁平化
河南省保税中心的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到金属材料、汽车配件、电子、普通机械、建筑及装饰材料、化工产品、文化办公机械、包装材料、农用机械等领域。
在此基础上,根据河南所特有的产业结构,河南省保税中心对皮革、橡胶、棉花、棕榈油等大宗物资采取整合采购,增强引导生产的重要功能,以此推动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
它还促进产销衔接,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发展订单农业。
有了买卖,就有了把运输企业拉到一起的可能。那么,信息、金融能否都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立体化的供应链体系能去助推全球贸易扁平化。
供应链的保姆式服务在E贸易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报关、结汇、退税等困扰着电商从业者的问题,会由专人负责。
河南省保税中心的目标是,争取3~5年内,实现入驻企业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带动全省对外进出口贸易额100亿美元。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无水港”业务扩大,以前只在河南做加工的富士康,利用E贸易政策,涉足销售,甚至可以本土化。相关方已着手了解。